媒体聚焦 / Focus On 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 新闻中心  >  媒体聚焦

虫蛀松枯 内江包家冲成千上万只白鹭栖息奇景消失

来源:华西都市报 作者:master 时间:2012-04-16 浏览次数:1198

曾经白鹭飞舞。郭建辉摄

如今花园滩已看不见一只白鹭。

放飞受伤的白鹭。陈方荣摄

摄影爱好者拍白鹭。郭建辉摄

  一声叹息 “守鹭人”张元才说这段时间从自贡、宜宾等地来了很多摄影爱好者,由于没有事先打电话,他们都扑了个空。

  一场期待 张元才说这些摄影爱好者都希望如果白鹭再回来,一定要记得给他们打电话。

  “趁着天气晴好去包家冲摄影,到那里竟再找不到一只白鹭的影子,剩下的只有干枯焦黄的松树林。”内江摄影爱好者郭建辉14日给华西城市读本打来电话,诉说了在内江市四合乡尖山村12组附近包家冲的所见。往年此时,这里早已聚集了成千上万只白鹭,但今年一群白鹭来了一晚便飞走了,“守鹭人”张元才每天望眼欲穿,却再难见白鹭飞回来。当天下午,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在郭建辉的带领下,驱车前往包家冲,一探究竟。

  依山傍水成千上万白鹭来

  14日下午,郭建辉带着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沿着内江四桥,再叉入到农科所的小路,一路沿着山路蜿蜒上坡,大约5公里路程,便来到了这个静谧隐蔽的小山村。

  进入村子绕到背后的松林坡,一片豁然开朗,清新宁静,透过松林极目远眺,远处的坡下就是甜城湖的最上游:人头石和对口滩,这一片滩地也叫花园滩。夏日的沱江水在太阳的照耀下泛起层层粼光,这里曾经滩涂较宽,草地丛生,鱼虾丰富,水质良好,是白鹭觅食的绝佳地带。“依山傍水”是包家冲成为“白鹭天堂”不可或缺的条件:白鹭可以日出嬉戏觅食于沱江边,夜近群栖于一排排松林树间。

  早在2007年,郭建辉就偶然发现了这样一个“白鹭天堂”,成千上万只白鹭栖息于此的画面让他兴奋了好久。今天发现这颗树上有20个窝,明天知道那个窝里有4个蛋。一年下来,郭建辉摸清了这群白鹭的习性,知道它们成群结队3月来,分批次地7月走。

  人鹭共舞沉醉间不知归路

  当他通过镜头将这块圣地现于世人前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这片“白鹭天堂”。07年至08年间,他所在的内江市摄影家协会曾两次搭建“拍鸟台”,供大家近距离拍摄白鹭,当地六十五岁的张元才在田间劳作之余还当起了义务“护鹭人”。“台子建好后,站上去就可以透过网子看到松树尖白皑皑的一片,那个场景美呆了。”长期下来,郭建辉已在此拍了近万张照片了,尤其是夕阳西下,白鹭飞舞的场景,足以让每一个看到的人沉醉不知归路。

  “护鹭人”张元才就住在松林坡边,“每天一大早就听得见白鹭咕咕咕的叫声,好不热闹。”守护白鹭的张元才老人说。“白鹭专吃昆虫、鱼虾,不吃谷类,大家都喜欢它们。”白鹭在这里是大家爱护的对象,村里人也愿意和白鹭亲近。随着白鹭越来越多,来观赏的人也多了起来,张元才说,去年这个时候,每个周末来的人多得数不清,一拨接一拨。“经常晚上了,松林里都还有人在守着看白鹭。”

  虫蛀松枯再难寻一只白鹭

  今年3月18日,又有几千只白鹭飞来了,“守鹭人”张元才还对老伴说今年的白鹭来得要晚一些,谁曾想,第二天,白鹭们就飞走了。10日晚上,又有一群白鹭飞来过夜,同样的悲伤画面又再次上演。现在,松林坡再难寻一只白鹭。

  这让张元才有些慌了,他开始去松林坡转山,这才发现,松树失去了本该有的青翠欲滴,大部分都干枯蛀虫了。“白鹭无法在松树上筑巢,不能产蛋孵化,于是就飞走了。”14日下午,他又带着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去松林坡上看松树,只见大部分松树树皮掉了,枝干裸露在外面,可以看得见白蚁在上面爬行,“这些树干了之后,就开始有白蚁来啃噬,好多树干都遭啃空了。”包家冲这片松树林品种为美国松,树龄将近50年,树枝繁多,枝杈粗壮,便于白鹭筑巢,这是白鹭来此栖息的重要因素。

  树死、水涨、滩少

  拿什么挽留你,我的宝贝?

  张元才又带着记者来到花园滩附近,指着涨起来的甜城湖水说,“天宫堂蓄水后,甜城湖水面越来越高,滩涂遭淹了,白鹭也找不到吃食了。”记者在甜城湖面上还看到几只挖沙船在作业,张元才说噪音太大可能也是白鹭飞走的一个原因。

  “现在树死了,水也涨了,滩涂少了。没吃的没窝住,白鹭只能是来了,又走了。”张元才每天晚饭后有散步的习惯,去看白鹭是他最大的爱好,但现在望眼欲穿,却再也难见白鹭飞回来。

  “没了白鹭,还真不习惯。”这让“护鹭人”很是无奈,他觉得很无力,自己没有办法留下这群可爱的鸟。

  郭建辉对于此情此景感触颇深,“从07年开始,我每一年都来,没想到今年再来时,已经鸟去林空了,往年在这里拍的白鹭照片,可能要成绝版照了。”直到临走时,张元才才对着空空的松林幽幽地说道,“这么多年的老松树死完了,根本无法挽救,那么多的白鹭,再也回不来了。”

  故事

  “我帮助受伤白鹭重返天空”

  “白鹭是极其通人性的一种动物,很有灵性,也是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宠儿。”2007年5月,郭建辉照样扛着相机就在松树坡上转,发现了一只翅膀受伤无法飞行的白鹭,于是他将其小心翼翼抱回家,悉心照料之下,白鹭也渐渐痊愈了。“这样美好的精灵始终是属于大自然的,”他最终选择了将小白鹭带回去放飞,“我双手展开,它依依不舍,之后便奋力飞向了天空,那一瞬间的感动我至今都记得。”郭建辉回忆起与白鹭的这段不解之缘说道。

  记者手记

  企盼那一日候鸟还复来

  1962年,美国作家蕾切尔·卡逊在《寂静的春天》一书里写道,四十余年后,由于人类滥用药物,不爱护自然,那时候春天不再有鸟鸣唧唧,虫鸣啾啾,大自然如死一般寂静……

  从包家冲回来的路上,松林寂静,万物无声,“寂静的春天”一词如电光火石般映入了脑海。我环顾四周禁不住想象这样一幅景色:黄昏,一群群暮归的白鹭在松尖上盘旋,林中不时传来阵阵“嘎、嘎”的叫声,一位行者的脚步声击破了松林的宁静,一群群惊飞的白鹭腾空而起,扑向蓝天。这样的美景该是何其令人心动?

  只可惜,还来不及走近这些可爱的白鹭,如厮美景便不复存在,不知何时能再见数千只白鹭时而在浅滩草地中觅食,时而在天空树林间展翅飞翔。但这一切,需要人类做得更多,蓝天、碧水、青草、绿林,没有滚滚浓烟,没有轰轰噪音,没有人们不平等的干扰……只道那一日,候鸟还复来。

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邓丹摄影报道